首页>智库成果>专家观点>正文

【专家观点】把握能源转型脉搏: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趋势与“十五五”展望

发布时间:2025-10-29 02:00 作者: 浏览量:

我国正处在能源转型发展的深刻变革期,肩负着以可负担、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双重使命。当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88%左右与能源消费活动相关,能源体系高碳特征明显。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必须减少100亿吨以上的碳排放量,这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推动能源体系的重塑与转型。

为此,中央明确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一未来能源体系的“新型”特征,集中体现为结构、系统形态和治理三个维度的深刻变革,可概括为“三新六化”的总体趋势。


一、把握核心内涵,以“能源结构新”为引领

新型能源体系的首要特征是能源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具体表现为“低碳化”与“电气化”两大趋势。

能源结构低碳化是转型的核心任务。我国能源结构必须从当前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80%,转变为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80%以上的格局。在“十五五”期间,这一进程将显著加速,预计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27%,到2035年将达到30%以上。

能源利用电气化是实现低碳化的关键路径。未来能源系统将是一个高度电气化的系统。一方面,一次能源电能转化比重将大幅提升,即风能、光伏等一次能源将绝大部分首先转化为电能;另一方面,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从目前的约30%提升至75%以上(包含由电能制取的氢、氨、醇等二次能源)。能源系统与电力系统的边界将高度重叠,电力将在能源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二、夯实系统基础,以“能源系统形态新”为支撑

为支撑上述结构转型,特别是为承载未来发电量占比可能超过65%的高比例波动性风光电力,能源系统的物理形态必须实现“柔性化、多元化、数智化”的变革。

一是实现能源系统柔性化。为应对风光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系统必须具备强大的灵活调节能力。这种灵活性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传统煤电、气电的灵活性改造,使其从基荷电源转变为调节型电源;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包括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储氢、储热等)的大规模应用;以及需求侧资源的深度挖掘,通过虚拟电厂、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方式将海量用户聚合为可调度的调节资源。

二是推动能源产业多元化。能源系统正从过去由少数大型能源基地和大型电厂主导的集中式形态,转变为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多元化形态。未来将涌现出海量的分布式能源、负荷聚合商、智能微网等市场主体,能源“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界限将日益模糊。

三是加快能源运行数智化。面对海量的分散主体和复杂的系统运行工况,必须依靠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实现对源、网、荷、储全要素的智能调控与协同优化,确保系统安全、高效、低碳运行。


三、完善治理保障:以“能源治理现代化”为方向


适应能源结构与系统形态的变革,必须推进能源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这要求加快完善能源法律法规体系,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并更多地运用市场调节、政策引导和有效监管,实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

在依法治理层面,国家正加快完善能源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包括对《电力法》《可再生能源法》等关键法律的修订工作,将为能源转型提供坚实的法制基础,特别是通过法制化手段,明确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最低比重目标,并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对消纳责任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监测与考核。

在体制机制创新层面,随着能源产业形态向多元化、分散化演进,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为此,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未来将着力推动能源管理机构的优化调整,以建立一个能够高效应对新型能源体系复杂性、多元性和灵活性的现代化管理架构,确保能源革命在规范、有序的轨道上推进。


四、明确发展路径:“十五五”时期的十大政策取向

展望“十五五”及未来一段时期,为稳步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我国能源工作的政策取向将聚焦于十大重点方向:

一是着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这是能源转型的绝对主力。二是有序发展核电,发挥其作为零碳稳定电源的作用。三是努力提升煤炭和煤电的基础保障和系统调节能力,推动煤电向低碳化、灵活性改造转型,强化其“兜底保障”而系统调节的角色。四是统筹推进石油替代与转型发展,推动石油消费尽早达峰并实现转型发展。五是积极促进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发挥天然气的灵活性调节价值。六是加快构建新型电网系统,发展重点将转向适应海量分布式资源接入的智能主动配电网和智能微网。七是合理布局储能和氢能,将其作为提升系统柔性的关键支撑技术。八是注重发展分布式能源,推动能源就近高效利用。九是充分挖掘需求侧资源参与系统调节。十是深化能源领域改革,不断完善国家能源治理。


编辑:于悦
本文来源:文章内容整理自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林卫斌教授在2025年首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企业绿色转型管理技术特色教育培训的授课内容,内容有删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