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成果>专家观点>正文

【解读两会】三个关键词,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2018-03-16 01:00 作者: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浏览量:

在3月5日开幕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指出,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充分体现本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关注和肯定。让我们用三个关键词,一同理解2018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科技创新。


发展

(一)明确中国科技创新所处的阶段

我国科技创新处于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的发展阶段。

● 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投入与产出呈现数量级增长,这充分体现出中国的大国经济优势赋予科技创新的强大动能。

● 五年来,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方面说明在这些领域中国实现领跑,同时也证明了中国在重大科研项目成果产出方面的比较优势。

● 在新的经济和商业模式方面,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中国新“四大发明”引领了世界的潮流,奠定了中国在新的经济和商业模式上的领先优势。

这些优势既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比较优势,也是实现“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和载体,未来的中国科技创新也将从这些方面入手,实现从规模和投资拉动向技术和创新驱动转变。

(二)创新是第一动力

科技创新为中国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创新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现代经济体系来支撑高质量的发展。通过这样的逻辑,对“创新是第一动力”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要依靠报告重点提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集群创新来构建现代经济体系。

民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问题高度关注,在科技创新中,也充分体现了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一)科技创新要以人为本

报告中浓墨重彩的提到,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科技进步从洁净的水、空气和对疾病的防范能力等人最基础的需求展开,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以人为本。

(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就业岗位的缺乏。在此次报告中,把创新、创业和就业这三者紧密联系起来。报告指出,要着力促进就业创业,要促进多渠道就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创新和创业,最终达到就业数量、质量提升的目的。

改革

科技创新与科技体制改革之间延续了以往的“放管服”,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谈及改革可能就具有更多的理论含义和实践价值。报告中提到的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放权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技术路线的产生和决策权归于谁,是以往科技组织完成工作的一种方法和方式。将技术路线决策权交给科研人员和科研团队,这是非常重大的突破,是放权的体现。

(二)赋能

科技创新工作中的“赋能”实际是要激励科研人员,使其充分发挥能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为科研人员“赋能”,提高科研人员创新团队自主做科研、做好科研的积极性。“改革科技管理制度,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这些建议的提出都有助于赋能。


发展、民生和改革这三个词语是理解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的关键点所在。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和思考,我们充分期待着国家和政府有更多的魄力和力度在科技创新发展的深水区破冰,为科研人员,为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做出更多的深度的举措,这或许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




注:*本文根据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赵峥副院长在“首科创新汇”第十三期上发表的发言整理。

编辑:王楠


相关文章